教学团队以王国际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以系、省级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控制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以安全工程专业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国家四部委有关矿业类主体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坚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学,坚持为煤炭企业服务的办学方向,努力建成符合煤炭企业要求的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一)学科专业建设研究方向特色
通过对国内同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调研,结合我校本专业建设的优势,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重点从以下3个科学研究方向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自身的特色。
1. 矿井水灾防治研究方向
水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本专业水灾防治实验室作为河南省高校唯一的一所研究矿井水灾发生机理、规律及注浆堵水技术的实验室,在矿井水灾防治理论、防治水关键技术、防治水材料配方与工艺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2. 矿井瓦斯防治研究方向
瓦斯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重特大瓦斯事故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关键在于瓦斯形成的机理、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及规律研究还没有得到有效突破。通过本专业瓦斯地质实验室和瓦斯防治实验室的联合攻关,深入研究煤层中微生物及真菌的分类、瓦斯地质特征、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瓦斯突出敏感性指标揭示瓦斯形成、突出机理,从而提出防治瓦斯事故的关键技术。
3.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方向
河南各煤田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所开采煤层顶底板状况千变万化,开采过程中顶板事故不断发生,冲击地压威胁越来越严重,对豫西“三软”煤层的开采技术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采场矿山压力分布规律及巷道支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得到有效突破。本专业教科研团队将通过矿压与岩层控制技术的综合研究为煤炭企业解决矿压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二)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上体现专业建设特色
1.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学,建立适应煤炭企业需求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煤矿防灾、减灾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河南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以强化自身优势为根本
4. 以突出自身特色为核心
5. 建立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
6. 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三)从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专业建设特色
1.以煤矿安全为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推行课程负责制。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点是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考核方式,增强实践、创新、交流和适应能力;在强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调整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形式,以适应社会不同层次发展的需求。
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合理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坚持煤炭行业主干课程(如煤矿开采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等)与安全主干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矿山救护等)相互结合,特别是通过调研开设了矿井水灾防治、矿井瓦斯防治等国内同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所没有而煤矿又必需的课程,从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特色。
4.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我系整体教学水平。
(四)实验室建设特色
作为服务于安全工程专业的煤矿灾害预防与控制实验室,已经列为校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专业建设研究方向进行建设,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并为学生开放,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及科研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1. 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充分利用以张铁岗院士为首的兼职教授队伍的学术支撑作用,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外学习深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 重点围绕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校级教学团队。通过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3. 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依托系教学团队,重点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优势,为培育教学名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并在借阅图书资料、使用仪器设备、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学术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六)围绕专业建设特色开展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 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相关政策,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本科层次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教师深入煤炭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纵向、横向科学研究。
2. 建立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制定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政策,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安全工程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学校、行业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4. 建立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